更加注重保護生態環境
強力實施藍天、碧水、綠地工程,嚴格控制施工、道路、堆場揚塵,深入推進工業廢氣治理,全面禁止農作物秸稈焚燒,促進空氣質量明顯提高。做好澧河及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。推進“八大節點”建設,即:一是加快推進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系統改造,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。二是強力推進三里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工程。三是加快龍泉水源工程建設,啟動龍泉水源工程入產業集聚區及配套區生態水系規劃建設。四是建成投用工業污水處理廠。五是開工建設北舞渡鎮污水處理廠。六是大力實施鄉村清潔工程,開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。七是加快燃氣配套管網建設,大力推進氣化鄉村工程,進一步擴大天然氣利用領域和規模,鋪設鄉村燃氣中低壓管網50公里。八是引導有條件的重點鎮積極規劃建設壓縮天然氣、管道液化氣或其他清潔能源設施,逐步在鄉村推廣使用清潔能源。同時,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,推行排污權、水權交易、生態補償和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制度,推行環保收費改革,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。
釋放城建重點項目潛能
一是優化服務產業。加快推進幸福時代廣場、東潤商貿綜合體、盛世年華中央商務區等服務業重點項目。積極創造條件,強化協調服務,力爭匯鼎天下城市綜合體、光明路商業步行街等項目早日開工。二是推進重點項目。突出抓好汽車站地下人防工程、博海農副產品交易市場、碧富浙江商城等項目,規劃建設農產品、五金建材、水果批發、汽貿汽配等專業市場。三是強化物流促動。重點推進巨象物流、宏運物流、郵政物流等物流園區項目。大力發展鹽及化工專業物流,規劃建設北舞渡港區物流園。配套完善鄉鎮商業中心、新網工程、郵政服務等農村商貿物流網絡,推動特色物流產業集群化發展。四是加快城鎮化步伐。堅持把去庫存、促消費作為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首要任務。逐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,放寬居民購房條件,支持城市建成區外居民進城購房,實施舊城改造貨幣化安置,擴大公積金覆蓋范圍,推進公轉商模式,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
著力打造景觀綠化體系
充分利用自然條件,加強園林綠化建設和管理,大力推進“兩綠一廊”建設工程,著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。一是實施“兩園三路”綠化提升工程。建成汽車站廣場街心花園,升級改造西城森林公園,新建柳林園、城西雅園等一批街頭綠地游園,打造“中心城區10分鐘健身圈”。啟動城區重點區域、標志性街區和重要節點的規劃建設工作,提升城市綠化水平和服務功能。高標準完成人民路、海南路、張家港路3條道路綠化美化工程。二是實施立體增綠建設工程。加強城區綠地養護,消除死樹枯枝、缺株斷壟、黃土裸露現象,及時維修維護園林設施,加快社區公園、街頭游園、林蔭道路和綠道綠廊建設,實施拆違建綠、拆墻透綠、立體增綠工程,新增城區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。三是實施生態廊道建設工程。結合城市道路綠地、城市慢行系統以及生態廊道等,積極推進城市綠道建設。加快推進城區綠地、游園、體育休閑設施建設,廣泛開展綠化進單位、進企業、進社區,積極實施生態廊道、農田防護林和森林進城、森林圍城工程,構建生態安全屏障。實施鎮村綠化工程,創建園林式鄉鎮,新造林1萬畝以上。
實現環境綜合管理精細化
扎實開展“三城同創”活動,爭創省級衛生縣城,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提名縣。持續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,加強城管綜合執法隊伍建設,健全完善長效管理機制,規范城市建設秩序,強化市容市貌整治,鞏固城市建設管理成果。加大公益廣告宣傳設置份額。實行任務明確、責任到人的管理機制,穩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,籌建數字城管平臺,逐步建立網格化、精細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城市管理體系。積極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工作,大力推行環衛保潔作業市場化運作,提高城市保潔水平。加強城市出入口及城中村環境整治,提升城市整體形象。強化日常監管和執法巡查,集中整治交通秩序和經營秩序,確保城區道路暢通。加強城鄉規劃監督管理,持續開展“雙違”綜合整治專項行動,堅決糾正和查處違法違規開發建設行為,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。
構筑快捷高效交通路網
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網絡和道路網結構,突出抓好國道、省道路網建設,建設與周邊縣市放射性路網體系,構建大路網框架。抓好省道S220舞陽段改建工程,加快縣內干線公路建設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,強力實施“農村公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”,新修改造農村公路50公里以上,力爭年底前東部通道建成通車、西部通道批復開工。大力發展城市公交,加強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管理,提高公共停車場配建標準,積極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建設公共停車場。啟動蓮花通用航空機場、航空小鎮項目建設。
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
堅持以點帶面、以鎮帶村,不斷加快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。引導各鄉鎮依托自身特色優勢,豐富建設內涵,培育主導產業,不斷增強小城鎮輻射帶動力。以北舞渡鎮副中心城市建設為目標,加快推進北舞渡歷史文化名鎮開發,完成鎮區規劃修編,整修改造鎮區部分道路和農貿市場,啟動沙河通航工程建設。穩步實施城區內鎮(鄉)改辦、村改居工作,提高城市化水平。按照產業、村莊、土地、公共服務和生態規劃“五規合一”要求,分類推進新農村建設。開展美麗鄉村示范創建,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治理,以點帶面探索推進鄉(鎮)污水、垃圾處理設施建設,統籌推進危房改造、飲水安全、改水改廁,全年新創建省級農村人居環境達標村、示范村80個,改造農村危房500戶以上。
強化規劃體系引領作用
牢固樹立規劃引領、科學發展、綠色發展的城市建設理念,突出民生為本,優化城鄉空間布局,強化城鄉總體規劃對空間和重大設施布局的統籌協調作用。完成特色商業區空間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報批,完成兩個舊城和城中村改造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報批,完成城市道路、綠地、水系、排水專項規劃編制、評審、報批,加快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步伐。啟動鄉鎮總體規劃修編,開展鄉鎮重點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、新農村建設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,逐步建立覆蓋城鄉、無縫銜接的規劃體系。
提升城市承載帶動能力
堅持把生態宜居理念融入城區基礎建設全過程,實施老城區與產業集聚區及配套區共建融合發展戰略,拉大框架,完善功能,縣城建成區面積增加1.5平方公里以上,常住人口達到18萬人以上。重點推進四大工程建設:一是強力實施城區道路建設提升工程。即:開工建設南環路西段、北關路、浦東路,建成創業路北段、興業路南段、北三環中段、南環路東段、創業路南段、建業路南段、宏發路、南京路北段等8條道路,規劃建設南外環,整修人民路東段、人民路西段、深圳路、南京路、北京路、南大街等6條道路,改造背街小巷10條以上。同時,加快推進寧波路中段、深圳路中段、重慶路東段等道路建設,實現城區與產業集聚區及配套區互聯互通。二是強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工程。持續推進天然氣、供排水、通訊、電力、數字電視、路燈亮化等設施建設,新建公廁連體垃圾中轉站5座以上,改擴建排污水管網26公里。開工建設熱電聯供項目,力爭年內產業集聚區實現集中供熱。加強城鎮飲用水水源建設與保護,完善應急備用水源體系,保障城鎮供水安全。加快中心城區老化供水管網改造,提高城鎮公共供水能力。按照排蓄并舉原則,大力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,因地制宜配套雨水滯滲、收集利用等削峰調蓄設施,建設“海綿型”城市。三是強力實施功能配套工程。加大水務基礎設施綜合建設PPP項目宣傳推介,積極尋求合作伙伴,推動項目盡快進入實施階段。開工建設為民中心暨眾創空間、市政廣場和市政公園。建成投用縣疾控中心業務用房、舞泉衛生院病房樓。加快充電樁建設步伐。四是強力實施舊城和城中村改造工程。積極推動老城區和城中村改造,加快實施大邢、雙廟、西大街、東大街、柴莊、中心街、牛市口、李樓8個城中村改造項目,逐步實現老城區的有機更新。